2022
我们一起努力

古德云,古德云是什么意思

目录:

  • 1、古德云:“居空而万行繁与。涉有而一道清净。”是何含义?
  • 2、“郁郁黄花,莫非般若”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或者有什么故事吗?
  • 3、何谓明心见性?
  • 4、古德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又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是什么意思
  • 5、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这本无痕"出自哪里

古德云:“居空而万行繁与。涉有而一道清净。”是何含义?

故古德云:“居空而万行繁与。涉有而一道清净。”即顿超外道小乘之执也。在大德里头,就是古代大德啊,他们有这样的说法,居空呢万行繁与,就是说住在空境里头啊,并不是如如不动,而一切事务都要做。涉有呢,而一道清净,虽然在做一切事情,但是他的菩提正行,就是说般若正智啊,从来没有半分半毫昏沉的时候,因为他是住在般若境界里头的,因此称为涉有而一道清净。到了这个地步以后,自然直接就顿超小乘的执了,那么小乘是人我之空,但是还有法执未空,因此能做到这一点,法也就不能造成执着了。

“郁郁黄花,莫非般若”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或者有什么故事吗?

郁郁黄花,莫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

【注释】①这时候。就是佛说完“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的时候。

②第二章“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是须菩提为初发菩提心者请佛开示而言。意思说发了菩提心如何使其安住不动,不令驰散。这章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须菩提为已悟证,未究竟而发菩提心者提出,请佛开示的。因为佛常教导,对一切法,应无所住,有住就有执着,有执即错。那么菩提心也是法,怎样应住呢?须菩提恐后世钝根众生,执着名言,粘滞不化,特为提出。前后时期不同,发菩提心的人不同,请问的目的也不同,因此答义也不相同。初读者莫误以为经文重复。

③救度众生令得解脱,本是菩萨份内之事,但在菩萨心中,不能存有半点度众生的思想;若作此想,就有能度的我,所度的人,广度的众生,执着一期生命的长短。这样便有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四相不空,我法二执俱在,便是凡夫,就不成其为菩萨了。参阅第三章注⑩。

④授记,是十方诸佛对发无上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圣者,在他已证入七地时,一旦因缘会遇就为他记别,摩顶授记云:汝于若干劫后,当在某国土成佛,号某某如来,化度此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参阅第十章注①。

⑤梵语“释迦牟尼”。汉意为“能仁寂默”,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教教主,二千五百多年前诞生于古印度北部一个小邦名“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版图)。他是这个国(迦毗罗卫)的太子。成年后观察世间各种现象,感念人世间一切无常,人生是苦,乃毅然舍弃王位出家,入山苦修六年,寻求出世真理。最后到中印度的摩竭陀国尼连禅河边的一株大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七日七夜,最后一天的夜里,目睹明星,豁然大悟,证入佛果。从此开始,在印度各地说法法度生,四十余年,从不间断,直到八十岁,教化众生的因缘已尽,入于涅槃。详阅《释迦牟尼佛传》。

⑥“如”。在佛典中是真理的象征,包含整个佛法。“如来”二字的意义,就是指宇宙万事万物,同一空寂体性,无二无异,绝对平等,没有任何差别相状的执着。所谓如者,就是无差别之义,也无不异之义。这样,一切法的平等空性,都同一相,故名为如。从此“如”义而悟入真常,即名如来。参阅第二章注②。

⑦“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经文。就近理说,是承接上文无实无虚,溯其来源是承诸法如义而来。所谓一切法。总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两大类。不论世间法或出世法,皆从因缘而生,没有它的真实性体,所以无实。虽然诸法为因缘所生,但又同一如实空性,所以无虚。基于这个道理,所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当下皆如。古德云:“郁郁黄花,莫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就是显示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道理。有人问,出世法是佛法,可以理解;而世间相,如各种邪恶事情,也认为是佛法,如何理解?答曰:以佛法来说,世间出世间一切诸相,皆由因果与因缘两大定律形成。对于世间各种邪恶现象,须运用因缘与因果律的观点看待它,不能只看一时。佛法是三世因果论者,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有来早与来迟”。因果不昧,因缘一到,必定得报。这不仅是佛法的真理,也是现实世间的真理,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其义就在此。

⑧这里的人身长大乃是指的报身。报身怎样长大,依然是缘起幻成的;没有大身的真实性,故云:则为非大身。真正的大身,是如来的法身,充满法界,而法身无相,不落长短大小数量,故“是名大身。”参阅第十章注⑥

⑨本章注③已云。度众生本是菩萨应做之事,因为发菩提心的目的就是为度众生,可是菩萨从初发心到现证法性,直到一生补处(成佛),无不是缘成如幻的,没有一个固定法名为菩萨的。所以佛说一切法,包括有漏的,无漏的,有为的,无为的,世间的,出世间的,都没有菩萨的实性可说。能度的菩萨尚且没有,何来所度的众生?若是能度,所度的我、人之相不忘,怎能称做菩萨?所以佛说一切法中,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一切法自然为佛法了。

⑩庄严佛土。就是将污秽的国土净化为清净的佛土,这是证得无生法忍菩萨的大事,详细道理,已在第十章注③中尽述。但是假如菩萨在庄严佛土时,这样说我当庄严佛土,这就有能庄严的人及所庄严的法。有了我、法二相,就不成为菩萨了。须知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本无实性可得,只是缘起假名的庄严而已。

⑾菩萨修行的要点是“无我”,包含人无我与法无我两种。菩萨以般若观照、双明二空,观一切法无我,就是真正通达无我法。《大智度论》云:“具智慧分,说名菩萨。”就是此义。

何谓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菩萨修行,历经种种阶位、断证,至此才达到完全“见性”。可见所谓“明心见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亦不是一蹴可几的。以经证经,《大般涅槃经》中开示见性,亦说:“十住菩萨见不了了。”亦即,即使已达十住的菩萨,虽得见性,但并不能见得十分明了,以真如尚未全体显露故;须经历位断证,才逐渐分分显露:一分断证,一分显露。所言“断证”者,断除无始无明习气之乌云,以无明乌云覆盖自性之大日,故智光不得透;待乌云渐散后,大日渐显;若乌云全散,即大日全露,日光遍照,无远弗届。及,当今学佛常听人说他已“明心见性”,或者常把“明心见性”刁在口上,把“见性”看作一件容易事,且常以少少文字知解,就当作是“见性”,就认为已经“一悟即至佛地”,这实是“以解作证”,十分不当,甚至有“大妄语”之虞(未证言证)。请看经文:十住菩萨仍见不了了;第六地菩萨才得真如完全现前,才能称得上完全“见性”(亲见真如本性)。一般具缚凡夫,贪瞋炽盛,自心烦恼念念丛生,乌雪覆盖,心中一团无明黑暗,若能由宿世信根,而解得佛语,信解真如本性,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因为佛所说之般若实甚难信解,而真如本性比之般若,则更难信解百千万倍。至于“亲证真如”(或简称“见性”)则实非凡夫所能。学佛过程中,有时候有若“灵光一现”,好似有所见,那是一心精进修行时的少分相应,暂得如是,不会长久的,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见性”,或“大悟”、“开悟”(如楞严经云: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指于正修行精进时所产生的现象。至于毫不精进修行的人,如果也有些现象发生,那多半恐怕是“幻象”,莫执以为实,更勿计执而以为自己已经“见性”、“开悟”、或“证道”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纵使大修行的人精进修行所起现象也常都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更何况你并非大修行的人,亦不精进,怎能凭空“开悟”、“见性”?)若仍计着不止,则必转“幻象”为“魔相”;此魔事一成,必至受现世报,来世堕落,不可不知。是故当今学佛,莫轻言“我已明心”,“我已见性”。若见如是人,亦应保留慎察,甚或敬而远之。盖欲习禅,须于禅那中种种现象,事先都了知,且能分辨,静坐才不会出差错;有境界出现时,也才能觉知、才能对付。东瀛有人倡“只管打坐”,而于禅道、禅理毫不研求,这样可说是硬碰硬的“土法炼钢打坐法”,或甚而是明明有眼而不用(有经教而不看、不依),故意闭起眼来跑步,勇气固可嘉,难免愚痴、盲修瞎练之讥。又,西人所著《禅门××》中所载,许多“某某人开悟的实例”,多是一些西洋人,于初发心,即到东洋,依彼人所教“只管打坐”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如呕吐不止、就地打滚,乃至晕绝等);此等现象,彼书之中称为“开悟”的现象或前兆。然依楞严经,则知这些是行者自己业障现前的现象。呜呼,《楞严经》不昌,众生愚迷,枉受辛勤,遭受魔事,还自以为是“开悟”,且著书立说,造大妄语(妄称开悟),误导群生。十多年前,笔者(成观法师)在纽约,有一居士及其同修(配偶),皆是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已得博士学位。彼人于台湾时就读第一流大学,且曾为该大学佛学社之社长。那时他回台省亲,返美后兴冲冲地跟我讲:他找到宝了!——他找到一个大修行的人!他说:彼人在台湾很轰动,尤其是在大学学府中之一般年轻学佛的人中,非常受拥戴。他说、彼人创立了“××禅”,且说他已证得初果须陀洹,并说,他能在短期内,教导、训练他人,令他开悟、也证得须陀洹(初果);听说他已“印证”了几个“弟子”已得初果(这些人亦是在家众)。当时我听了,就在心中暗自预测:这个“大修行人”大概很快就会升到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果然,不幸被我料中,过不多久,就听到此人接连往上窜升,终于爬到四果。光阴荏苒,十多年后,听到佛教界有位名教授去访问他的时候,问他:“听说你为弟子印证得果——说他们已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有没有这回事?”他答说:“我那是因中说果。”好个“因中说果”!其实是狡猾之辞!(“因中说果”之意为:他们心中虽只有“因”,不过将来一定会成就那个果;我由于见其因,而知其果,因而提前说出那个果,如是而已。)又问:“听说你自称已得阿罗汉果,有没有这回事?”他回答:“以前的不说,我自认是‘法眼净菩萨道行者’。”您看!又改变了,不敢认了!(为何不敢认?因为访问他的人是内行人,大学名教授,且差不多等于是他在佛学上的老师——他向他学过佛法;因此知道此番蒙混(蒙混)不过,故而改口。)以上所说之例,那还算是好的;更多的情形是:有些人自封为佛、活佛、上师、无上师、金刚上师、法王,甚至说他是那一尊佛或菩萨再来、或某佛、菩萨的化身。而浊世众生常愚痴无目,信受不疑。未证说证是大妄语,即使说自己是某某菩萨“化身”、某某佛化身,或“再来”,亦是大妄语。因此在戒经中说:不但不能自说,甚至连他人问说:“法师,听说您已证三果(或已出三界、或已“生死自在”,或已登八地,或有神通),是吗?”等问题,即使没有肯定、明白地回答说:“是的。”而只颔首(点头)、或微笑、或默然(默认),或瞬目等用以暗示,令对方“领解”作肯定的答复,或有意令对方“误解”作肯定的答复,皆是于大妄语戒有犯!更进而言之,乃至若于此等问题,不明白地当场加以否认,亦是有犯。甚至即使听弟子们传言、议论等事(“听说我们师父有他心通。”),为师者在旁听到此言,若不加以否认、制止如是传言,即是有犯。再者,不但别人疑己证圣,不加否认,即是有犯,甚至也不能随便说某人已证道证果、或妄下定论说某人为“大菩萨再来”,或某人是文殊的化身、观音的化身等等;乃至若听到这些传闻,亦不可再去传与他人,否则即属妄传妄语!曾经有人在讲经时公开宣示他的老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居士)“已经生死自在了”,而且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多岁以上。不幸,老先生不久就往生了。为佛弟子不应随便宣说他人有任何果证(包括“生死自在”)——即使你是在说别人,也是犯大妄语!你既然能知、能见别人“已生死自在”,这表示什么呢?这暗示着:你的修行比他高,或至少你与他一般高,才能知道他修证的境界。所以,当你“赞他”的同时,即是在“自赞”,是故这之中即具有两重大妄语:一者妄说他人所证,二者暗示自己所证——不可不惧!再者,为何如来教敕即使真是菩萨及阿罗汉等的化身,也不可说?为什么?因为如果说了,便有几种后果。一、众生都竞相来膜拜、供养,于是便于工作与名、利扯上关系。二、你若是真菩萨化身,而有人或外道不信或嫉妒,说你是假冒的,乃至说你是魔的化身,岂不令他造大罪?三、若你是真菩萨,而作如是宣说,但别人想作妄语,自称他也是真菩萨,如何能禁止他说?又如何能分辨真伪?因此,此例一开,便无穷无尽。因此,为杜绝此弊,佛即教敕一律不可泄漏。是故:“泄即不住世,住世即不可泄”。准上而言,即可知此铁则:“真者不言,言者不真”。依此亦可知某教派肆言其领导人若非文殊、普贤,即弥陀、观音等之化身;乃至有一派人对外宣称其缁素二众皆已成佛,且于其名上冠“佛”字;另有一派宣称其派下数十人皆已证初地以上菩萨果位。凡此林林总总,依正教而言,都大有问题,智者请详。盖淫、杀、盗、妄四波罗夷为一切大魔事生起之因,因断即果不生;若于“四种明诲”敬持无缺,即断魔因,魔事永寂。反之,若不持四种明诲,妄行四弃(四波罗夷),而自谓在修行、习禅,乃至欲求开悟见性,欲求无魔事,则有如椽木求鱼,了不可得。

古德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又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是什么意思

可以大概翻译下,水平有限,仅供参考:以前的大德说,不要怕念头(妄想)生起,只怕觉悟/照的迟,又说念头生(妄想)起就觉悟/照,觉悟/照它就没有了。

这是对治自己烦恼,习气的有效方法,但要持之以恒的用功,久久就没什么妄想了,也就与道容易相应了。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这本无痕"出自哪里

出自<菜根谭>。原文如下: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 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洪应明《菜根谭》

然后里面的四句诗出自南宋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派的创始人。

赞(0)
文章名称:《古德云,古德云是什么意思》
文章链接:https://www.fzvps.com/177396.html
本站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图片版权归属各自创作者所有,图片水印出于防止被无耻之徒盗取劳动成果的目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