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我们一起努力

大型公有云,自建机房成本

引言:最近听闻一个案例,某云厂商为了拉一大客户上云给出免一年50万费用的大礼包,结果一年之后客户说太贵了,买机器自建了数据中心。

现实国内就是这样的一个现状,客户嫌贵云厂商却亏得吐血。这个客户可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不知道他有没有仔细算过帐,自建机房真的更便宜吗?更有保障吗?如果你也有此困惑,建议看完这篇文章,再做决定。

我带着大家看看自建机房和公有云的帐应该怎么算,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成本和看不见的成本两部分。看得见的成本,包括财务账单上每年的基础设施费用;看不见的成本,有应用架构及相关中间件演进的投资和研发体系建设的投资。

看得见的成本

我们以一个同等规模互联网应用架构为例,看得见的成本包括拥有成本、运维成本、财务成本和冗余成本,按5年折旧的话自建机房的成本大概是公有云的110%。

项目

自建

拥有成本

包括机器、网络相关的费用;

90%

100%

运维成本

人员工资,30万/年(人)

5%

财务成本

利息

5%

冗余成本

预留应急资源

10%

1,拥有成本

拥有成本,包括机器、网络相关的费用,比如各类资源包,如实例、云盘、带宽、流量、IP等,按5年折旧。以XX云ECS和Dell R440服务器为例,成本结构如下:

自建:Dell R440,64C(Intel 6130 *2),128G,600G SAS *2 RAID1,双电源,3年NBD服务, 共20台(官网价7.5折)+T3机架费用(5000元)+2台交换机(20000元),不考虑网络带宽、续保等其他成本;

上云:阿里云ECS ecs.c5.8xlarge(32C 64G) + 300G盘,共40个实例;

使用3年的话,公有云比自建机房的硬件成本低10%左右;使用5年的话,公有云 比自建机房的硬件成本高出5%-10%。随着时间推移,成本也会发生变化,自建在初期的投入会很高,在3年的时候会出现拐点,会开始低于云,不过大多数服务器的折旧时间是4年,4年之后故障率会更高。

注:XX云ECS及相关设备价格仅供参考

2,运维成本

自建机房意味着需要招聘基础运维团队,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具体成本就不做赘述;如果采用公有云,云服务商的服务里会包含基础运维服务,不需要额外花钱。

3,财务成本

自建机房需要一次性支出相关硬件的采购费用,在财务上作为资本支出,然后逐年折旧,需要公司具备相应的现金储备,否则使用银行贷款还需要考虑贷款利息(国内一般5%-8%不等);公有云采用包年包月方式计费,逐年支付相关费用,在财务上作为运营开支。

4,冗余成本

自建机房需要预留部分资源以应对业务紧急需求,比如预留5-10%,这部分闲置资源也需要支付成本;一般来说,预算以年为单位,采购则少则1个月,多则一个季度,这也导致业务部门为避免缺少预算倾向于多报预算,为避免采购不及时倾向于提前采购,从而导致资源闲置提高;公有云,业务方不需要预留应急资源,按需采购即可,不用时还可以退还相应资源;

总结,综合考虑硬件成本、财务成本、运维成本和冗余成本的话,自建和采购公有云的可见成本并不会有显著的差别。

看不见的成本

自建数据中心只是起点,为了保障基础服务的可靠和稳定,还需要建设研发支撑体系,基础架构中间件,并推动应用架构持续演进。这部分看不见的成本,大家通常在决策初期容易忽略,等问题发现的时候,业务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船到江心补漏迟。

# 软件研发支撑体系差异

软件研发体系跟自建数据中心还是公有云有啥关系?理论上没有,DevOps软件研发体系相关的需求、构建、测试、部署、运行、监控等每个环节都大量开源工具以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自建IDC客户可以选择开源方案自建或私有化部署软件,公有云客户也可以选择开源方案自建或订阅软件。但据我不完全观察,自建数据中心(主动放弃公有云)客户更倾向于基于开源软件自建研发体系,一方面因为运维团队相对完善,该团队从成长的角度倾向于选择开源自建,另一方面私有化部署的设施成本相对较高;而公有云客户对订阅软件持更开放的态度,倾向于选择订阅软件。

自建全套研发流程体系,基于开源软件做二次开发,相关模块及开源组件如上图所示(详细请参考《DevOps研发效能评估及改进思路》),每个模块1-2人的话也需要6-10人研发团队,此外还需要相应的服务器成本。而第三方商业公司,如Gitlab,有超过500人的研发团队,1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美元。也难怪有内部研发人员感叹:

自己做着1分的产品,

整合着10分的开源工具,

抱怨着别人60分的产品,

画饼说自己能做到80分,

最终做到5分就走了。

而订阅软件按年付费,用得不爽就走人,软件服务商往往将客户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有些模块按人收费,有些按部署实例收费,有些按数据量收费,假如一篮子方案1万/年(人),100人的研发团队一年订阅费大概100万。

虽然自建的方案可能更满足个性化需求,但内部团队人员有限,不得不考虑需求排期的问题,而软件系统的成熟也需要一个周期,可能经常面临业务团队的吐槽,如果拖累公司价值创新及软件迭代那就得不偿失了。

综合来看,自建研发体系可能是一件投入产出比并不高的事情,与其花大成本定制一个烂产品,不如订阅一个好产品。而自建数据中心的惯性思维很容易走上自建研发体系的路子,请老板三思而后行。

# 应用架构及相关基础中间件演进路径差异

应用依赖的基础设施都需要自建,如数据库集群、缓存集群、消息队列、配置(注册)中心、负载均衡、域名解析、统一认证、服务治理,这些中间件服务需要一个有力的团队支撑,相应的研发、维护及稳定性对应用的迭代有直接影响。如果研发团队的基础中间件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以某电商平台基础架构部为例,估计需要10+基础架构团队来支持相关组件的研发、迭代以及落地,相关组件如下图所示

公有云客户,大家的姿势也不尽相同,如:

有些公有云客户将公有云当做机房来使用,采购各种虚拟主机,将自建机房时的架构原封不动迁移到公有云,迁移成本最低,但后期演进困难重重。有些公有云客户采用公有云的基础设施中间件代替原来自建的中间件,一方面利用云上成熟的中间件产品,另一方释放中间件团队资源,更聚焦核心业务。过渡过程可能非常通过,甚至有可能导致线上故障,对团队的掌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公有云客户在新业务上采用云原生应用架构,中间件依赖云上托管的服务,应用层也通过托管K8S进行交付,甚至使用Serverless架构支撑业务,满足业务灵活性和弹性。

因此,自建数据中心外还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中间件,如果不能有力支撑业务团队,很可能会拖累业务进展,而公有云已经有丰富成熟的中间件,新技术迭代速度要远超内部基础中间团队,如serverless、lambda等。

大型公有云,自建机房成本

总结,自建数据中心看不见的成本是应用架构演进方面的投资以及研发支撑体系相关的投资,这些投入在业务决策初期千万别忽视,切莫真到了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才重视,事到临头懊悔迟。

客户嫌贵,云厂商亏到吐血,还有机会吗?

最近主流云服务商均发布了2021年财报,大多数公司没有独立批量云的盈亏情况,阿里云单独批量的云计算的盈利,经调整EBITDA 盈利8.7亿(该指标未包含股权激励等费用),利润只有可怜的1.2%,而其他云服务商都则是赔本赚吆喝。

营收(亿)

增速(%)

盈利(亿)

阿里云

724

20%

8.7

华为云

352

50%

腾讯云

312

56%

天翼云

279

102%

移动云

242

114%

联通云

163

46%

百度智能云

151

64%

金山云

91

38%

-4.8

优刻得

29

18%

-6

青云

4.25

-0.75%

-2.9

而国外,云服务提供商在营收规模几倍于国内服务商,营收增速仍然保持40%以上,净利润30%以上,与国内的云服务商完全是两种生意。

#国内云厂商为什么就赚不到钱呢?

销售方面,不能引导客户需求,演变成价格战,活生生将云服务做成了机房的生意,大家可能还记得XX云发起CDN价格战,几年时间CDN价格腰斩,再腰斩。

运营方面,各个云服务商对服务器的闲置率都很清楚,能不能通过精细化运营提高资源利用率?研发方面,某云几万研发人员,各类云服务应有尽有,对用户最佳实践引导不足,云服务的使用量仍然不足以覆盖研发的投入。

更多分析请参考云算计的《公有云的成本危机:中国的云计算革命尚未开始》

#别再打折促销了,关注一下客户成功

打折促销,免费试用,能带来短期的营业额增长,如果客户没有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明确的产品价值,就不会有付费的意愿,甚至会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云服务商及合作伙伴需要通过产品最佳实践引导客户做出合理的技术选型,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弹药,提高生产力。

对组织来说,别以为将服务器搬到云上就算上云了,这只是刚刚入门,结合云服务优化组织架构,建立适合云服务的敏捷研发流程,比对手更快一步才是你的目标。

参考电气化的历程,从1882年第一个客户使用电力进行制造,直到1900年,全美只有不到5%的工程使用电力作为主要能源,仍然是蒸汽机的时代,而到1920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才因为电气化的普及而突飞猛进,更多内容参考《中国的云计算革命尚未开始》。以电气化历程类比,我国云计算正处于1900年代水平,离客户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赞(0)
文章名称:《大型公有云,自建机房成本》
文章链接:https://www.fzvps.com/115556.html
本站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图片版权归属各自创作者所有,图片水印出于防止被无耻之徒盗取劳动成果的目的。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